学院新闻
福州大学引领氨氢融合技术创新:全国首座千公斤级商业氨制氢加氢一体站佛山落成!
发布日期:2025-11-19 阅读量:

氢能产业赛道上,福州大学化工学院凭借在氨氢融合技术研发方面的深厚积累,为此次突破提供了重要支撑。

11月1日,由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国首座1000公斤/天商业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在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正式落成投运。

作为国内目前单体产氢量最大的商业化氨制氢加氢一体站,该项目不仅标志着我国氨氢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更为氢能源规模化制备与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打造行业标杆

成为国内单体产氢量最大氨制氢加氢站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氨制氢技术的商业化突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活动现场

此次落成的站点,由国内氨氢融合技术优秀企业福大紫金,于2022年在南海成立的福联氨氢(广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该站点核心突破在于低温高效氨分解催化技术的落地应用——利用福大紫金氢能自主研发的低温氨分解制氢成套技术,在480℃工况下实现氨转化率超99.5%,较传统装置体积更小、能耗更低,具备现产现用、产能灵活调节等优势。

“这座以氨为储氢介质的加氢站,打通了‘氨-氢’能源转换的规模化、商业化链条,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技术路径’。”福州大学副校长江莉龙表示,作为国内单体产氢量最大的氨制氢加氢站点,其构建的“制、储、运、加”全流程自主技术体系,已将“氨-氢”能源转换从技术构想变为商业现实。

 

福州大学副校长江莉龙发言

推动降本增效

交通场景规模化运用时代加速到来

氢气的储存和运输一直是制约氢能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加氢站多依赖长管拖车运氢,存在运输成本高、装卸效率低等问题。而氨分解制氢技术通过催化剂将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经提纯后即可满足用能需求,以氨为储氢载体的方式,因储运方便、成本低、无碳排放等特点,成为破解氢能规模化应用瓶颈的理想路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在《“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已首次将“氨”列为重要储氢载体并纳入重点攻关方向,明确提出开展“氨氢储能”示范,凸显其战略价值。

 

全国首座千公斤级商业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南海落成!

 

加氢过程

此次新站点的最大亮点,在于创新采用“液氨直供—现场制氢—即时加氢”模式,从源头破解了传统储氢运输的成本痛点,有效推动终端氢价的进一步下探。

这不仅是产能的突破,更是“氨-氢转换规模应用”的行业新标杆。该站每日可稳定产出高纯氢1000公斤,能为不少于100辆4.5吨氢能车提供持续加注服务,意味着具备了支撑规模化交通场景运用的能力,直接为地区绿色物流运输体系注入动力。

 

活动现场

 

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从成本优化到产业集聚,这座吨级氨制氢加氢站的投运,不仅是氢能产业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应用”的重要一步,更为广东乃至全国提供了零碳氢能供给的新范本。

“氢启时代,氨定未来”,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福州大学化工学院将继续深化氨氢融合技术创新,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贡献智慧与力量。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350108
邮箱:syhg@fzu.edu.cn
电话(传真):0591-22865957
社交媒体
化工学院官微
化工学院官网
宣传视频
Copyright © 2025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