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福州大学、天津大学联合举办的2025年“新化学、新化工、新产业”发展高端学术研讨会暨绿色石油化工创新“111”引智基地联合博士生论坛开幕。本次论坛由福州大学研究生院、天津大学研究生院、福州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和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联合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双会场同步直播形式开展,福州大学会场开幕式在行政南楼333会议室举行。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国龙、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心晨、福州大学党政办、研究生院、发规处、化工学院、化学学院、分子工程+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出席开幕式。福州大学会场开幕式由福州大学副校长邱挺主持。

在开幕式致辞中,陈国龙书记代表福州大学向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两校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致以诚挚祝贺。他表示,2025年福州大学与天津大学举办以“新化学·新化工·新产业”为主题的学术论坛,是深化校际合作的重要举措,双方将发挥“分子+”“分子工程+”研究院学科优势,通过学术研讨与博士生论坛,推动化学与化工学科的深度融合与跨界创新,积极探索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本届论坛既是对天津大学130周年校庆及化工学科创建百年的献礼,也是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将进一步促进两校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崭新动能。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州大学分子工程+研究院院长、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院长姚建年教授发表致辞。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精神,围绕“三新”理念展开深入阐释,指出“新化学”要立足基础研究,推动源头创新与学科交叉,实现根本性突破;“新化工”是连接知识与工程的桥梁,既要推动化学成果的工程化转化,也要引入多学科技术赋能传统化工,激发协同创新;“新产业”则是化学新知识与化工新技术的融合落地,通过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推动产业迭代,形成新质生产力。姚建年教授强调,天津大学与福州大学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合作、聚焦前沿,在“三新”领域持续产出原创性与实用化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高校力量。

福州大学会场

天津大学会场
本次论坛紧密围绕“政产学研用”融合主线,聚焦化学工程与能源、材料、生物、制药、环境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在开幕式后的主会场报告中,来自中石化的谢在库院士、中国寰球的张来勇首席技术专家、中国天辰的刘新伟总工程师和天津大学的沈美庆教授、福州大学的钟羽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邵敏华教授、中国石油大学的韦岳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潘云翔教授等知名学者带来多场高水平学术报告,展示了一系列前沿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突破。福州大学分会场同步设置了研究生学术风采展,为与会师生搭建了开放交流、思想碰撞的互动平台。

10月25日,在福州大学和天津大学两大会场,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九州大学、天津大学、福州大学等多所海内外高校的50余名博士生聚焦于功能材料设计开发、催化与能源材料、生物工程与绿色化工三大主要领域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为大家展现了他们在化学化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创新成果。我校特邀重庆大学丁炜教授、浙江大学周少东教授、陕西科技大学鲍艳教授、郑州大学涂维峰教授、江南大学董亮亮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江宏亮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艳磊教授担任评委,对与会博士生的学术报告和学术工作展进行专业点评。

经本次论坛特邀学术指导嘉宾的严格评审,学术报告类获奖结果正式公布:福州大学洪惠真、张明远荣获一等报告奖;福州大学游健、赖星、刘梦颖荣获二等报告奖;新加坡国立大学庄家豪、比利时荷语天主教鲁汶大学苏伟玲、福州大学陈江萍、张立龙荣获三等报告奖;香港大学张洁、福州大学席楠、鹿苏微、郑微微、张颖贞、江文婷、郑灵洁、巴黎文理大学国立巴黎高等化学学校石俸铭荣获优秀报告奖。
经论坛学科相关领域专家及现场师生联合评审,学术风采展获奖结果正式公布:福州大学苟钰魁、权永康荣获学术风采展一等奖;福州大学洪惠真、闫嫔媚、刘梦颖荣获学术风采展二等奖;福州大学成雅、张立龙、陈淑敏、朱梦宇、谢卓航荣获学术风采展三等奖。化工学院党委蒋林娟副书记、葛新副院长、汤育欣教授、方辉煌副教授受邀为获奖学生颁发荣誉奖项。

福州大学会场闭幕式在泉港楼南101报告厅举行,由国家级青年人才、化工学院院长助理岳源源教授主持。岳源源教授表示,学术交流虽短暂,科研探索无止境。希望本次论坛成为广大青年学者科研道路上的新起点,激励大家在化工与相关交叉领域中持续深耕、勇攀高峰,以扎实的成果推动学科进步与产业发展。
至此,2025年“新化学、新化工、新产业”发展高端学术研讨会暨绿色石油化工创新“111”引智基地联合博士生论坛福州大学会场活动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