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福州大学第二十六届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竞赛决赛在旗山校区公共教学楼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福州大学工会、教师工作部和教务处联合主办,旨在引导青年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助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校党委副书记王向阳致开幕辞,校工会常务副主席王群、教师工作部余娟清部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钟春玲主任、各部门工会主席及来自各学院部处的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百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
校党委副书记王向阳致辞
比赛回顾
赛事启动以来,历经各学院初赛选拔、校督导组随机课堂观察、学生网上匿名测评等多轮严苛筛选,从众多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的理工科组22位教师与文科组9位教师成功晋级决赛。化工学院黄鑫副教授凭借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出色的初赛表现,作为学院代表站上了决赛舞台。
决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每位参赛教师都展现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轮到黄鑫老师授课时,他以精心设计的课程导入迅速抓住了学生和评委们的注意力。课堂上,他运用丰富详实的案例,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逻辑清晰的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授课过程中,黄鑫老师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激情,语言生动活泼,语调抑扬顿挫,充分调动起课堂氛围。他还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不仅通过提问、思维引导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巧妙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动态演示、直观图表等形式,将抽象概念具象化,让复杂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黄鑫老师极具感染力的教学表现,给在场的评审专家和观摩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及新颖的教学理念,他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高度认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理工科组一等奖,为化工学院争得了荣誉,也为青年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教学范例。
竞赛授课现场
赛后,评委们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多个维度,对参赛教师的表现进行点评,既肯定了亮点与创新之处,也针对教学环节衔接、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为青年教师指明了教学提升方向。
赛后合影
组织备赛
福州大学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教学竞赛自1999年首次创办以来,始终聚焦“上好一门课”的教学理念,努力营造“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氛围,是全校青年教师高水平教学竞赛交流的重要平台。
化工学院始终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战略,尤其对“最佳一节课”教学竞赛给予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已构建起一套完整、科学的备赛体系,涵盖选拔机制、指导方案和成果转化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具有化工特色的教师培养模式。
赛前教学指导
在校级竞赛筹备阶段,学院工会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精心策划并举办院内选拔赛。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并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授课观摩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同时,学院工会邀请了包括教学名师阮奇教授在内的林木森、孙志新、滕霖、李加庆等多位资深教师组成专家指导团队。这些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通过专题讲座、一对一辅导、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从教学设计、课堂互动、教学方法创新等多个维度,为参赛教师提供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教学指导。
校“最佳一节课”赛前模拟演练
为确保参赛教师在决赛中发挥最佳水平,学院工会在校赛开赛前专门组织了竞赛模拟演练。学院党委书记林航、副院长杨臣、李玲、工会主席黄云云以及张进、孙志新等资深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节奏把控到临场应变技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和完善。在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和学院的全力支持下,参赛教师得以不断打磨教学细节,提升教学质量。
近年来,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中成绩斐然、硕果累累:荣获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次,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6次、二等奖1次。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不仅充分彰显了学院青年教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娴熟精湛的教学技能,更体现了学院在教师培养工作中的显著成效。
未来,化工学院将继续以教学竞赛为重要抓手,持续激发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的热情与活力,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院教育教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