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树党风 守初心 践行“三种精神”——记化工学院离退休党支部刘康林教授援疆育人之路

发布日期:2025-05-19 阅读量:

新疆理工学院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步履匆匆。虽已年逾花甲,他却以不输青年的热忱投身教学一线,用渊博学识与赤诚情怀点亮边疆学子的求学之路。他是福州大学退休教授刘康林,也是新疆理工学院银龄讲学计划的杰出代表。这位退休不褪色的教育老兵,正以桑榆未老的担当,在边疆大地上书写着余霞满天的育人篇章

 

跨越山海的教育初心:从沿海到边疆的使命传承

20242月,刘康林教授毅然响应教育部银龄讲学计划号召,告别生活多年的福州,踏上援疆之路。作为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的资深教授,他本可在退休后享受闲适生活,却选择在古稀之年奔赴万里之外的新疆理工学院。我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教师,福州大学'三种精神'影响了我们一辈子,我总想在有生之年为国家教育事业多做点实事。谈及援疆初衷,刘康林的话语中透着朴实的家国情怀

 

刘康林教授即将启程前往新疆理工学院

初到新疆理工学院,正赶上南疆的风沙季节和阿克苏7.1级地震后的余震期,从2月至4月,即使没有风,天空中也总是弥漫着沙尘,能见度低,且时有震感,很少能有户外活动。此外,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仅32岁左右,青年教师居多,其教学、科研经验不足,人培方案亟待完善,学生基础薄弱,对专业认知模糊。面对重重挑战,刘康林教授迅速调整状态,一头扎进教学一线,从教案编写到课堂讲授全程亲力亲为。他协同新入职年轻教师共同承担了4个班的《过程设备设计》课程和4个班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通过联合备课、课前说课、磨课、自制教具、录制动画,编制案例、优化课程内容和规范PPT课件等方式,顺利地完成了课程教学任务

 

 

深耕细作的育人实践:在边疆课堂播撒创新火种

在教学中,刘康林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爱心育学生的理念。针对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刘康林教授坚持每周都抽出12个晚上到学生自习室给学生答疑、辅导,并充分发挥AI学习平台的作用,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作为国家首批线上一流课程《过程设备设计》(中国大学MOOC)主讲教师,教育部虚拟教研室核心专家,刘康林教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慕课和虚拟教师室的学习,以开阔学生视野,夯实学习基础,牢牢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帮扶学生进行学科实践与创新大赛的选题。

作为学科带头人,刘康林教授深知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他主动担任导师带徒任务,开展了10余次教师说课、磨课和教学竞赛辅导活动

 

刘康林教授指导青年教师磨课

 

刘康林教授为青年教师作教学科研指导分享

 

赛事育人的创新探索:让边疆学子站上全国领奖台

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刘康林教授始终坚信这一点。他先后主讲了《过程装备技术进展》和《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新动向与参赛准备》等辅导讲座,为学生梳理了过程装备技术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发展,促进学生对过程装备行业的了解与学习兴趣,明确了全国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的特点、热点、要求、准备过程和注意事项,从赛事规则解读到作品打磨技巧倾囊相授。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赛氛围,他翻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参赛案例视频,逐帧分析项目设计思路

 

刘康林教授开展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指导专题报告

为优化参赛项目,刘康教授不辞辛苦,对竞争参加全国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的30多个项目逐一进行评审指导,并从中优选出参赛项目,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与措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中,新疆理工学院参赛团队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实现了学校在该赛事中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且另10个小组分获西北赛区一、二、三等奖。

 

新疆理工学院能源化工工程学院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

 

科研兴校的责任担当:助力边疆高校学科建设提质升级

除了教学与竞赛指导,刘康林教授还积极为学院科研发展出谋划策。他深入调研新疆化工产业需求,提出依托本地资源,聚焦绿色化工的科研方向;根据南疆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的情况,倡导滴灌优化控制技术。新疆理工获2024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的项目,正是采用了这一节水-控盐-防旱一体化滴灌技术,受到评委们的高度称赞

 

刘康林教授深入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公司调研

 

刘康林教授深入塔河炼化调研

为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刘康林教授主动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和青年教师共同走访企业,指导他们撰写项目申报书。积极参加新疆理工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和过控专业的教学研讨活动,提供毕业设计案例达20余个。

 

刘康教授聘请中集新疆的领导洽谈合作事宜

 

刘康教授和工程师努尔合影

 

桑榆未晚的精神传承:用爱与责任诠释银龄力量

在新疆理工学院支教期间,刘康林教授积极参加扶贫走访活动,下乡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农场情况;热心帮扶困难学生,每当学生遇到难题,他总是耐心解答;每当青年教师需要指导,他总是随叫随到。在2024年度考核中,刘康教授被新疆理工能源化工学院评为优秀。

 

刘康教授走访兵团和当地乡村

如今,刘康林教授的援疆任期已经结束,但他播下的教育火种正在边疆大地茁壮成长。他指导的学生中,已有多人考取研究生或签约新疆本地优质企业;他带过的青年教师,有的晋升副教授或成为学院教学骨干。援疆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刘康林教授说,只要身体允许,我愿意每年都来新疆,为边疆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至今他还是新疆理工学院的柔性引进教师,虽然不拿学校一分工资,但仍在线上进行指导,继续努力联系企业为学校捐赠实验仪器设备。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疆,刘康林教授用行动诠释了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的共产党员担当。他如同一束温暖的夕阳,将毕生所学倾洒在边疆学子身上,用爱与责任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

在化工学院,福州大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正在传承,激励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至诚报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刘康林教授参加毕业生学位授予典礼

Copyright © 2014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 350108 电邮: syhg@fzu.edu.cn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学生工作

树党风 守初心 践行“三种精神”——记化工学院离退休党支部刘康林教授援疆育人之路

发布日期:2025-05-19 阅读量:

新疆理工学院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步履匆匆。虽已年逾花甲,他却以不输青年的热忱投身教学一线,用渊博学识与赤诚情怀点亮边疆学子的求学之路。他是福州大学退休教授刘康林,也是新疆理工学院银龄讲学计划的杰出代表。这位退休不褪色的教育老兵,正以桑榆未老的担当,在边疆大地上书写着余霞满天的育人篇章

 

跨越山海的教育初心:从沿海到边疆的使命传承

20242月,刘康林教授毅然响应教育部银龄讲学计划号召,告别生活多年的福州,踏上援疆之路。作为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的资深教授,他本可在退休后享受闲适生活,却选择在古稀之年奔赴万里之外的新疆理工学院。我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教师,福州大学'三种精神'影响了我们一辈子,我总想在有生之年为国家教育事业多做点实事。谈及援疆初衷,刘康林的话语中透着朴实的家国情怀

 

刘康林教授即将启程前往新疆理工学院

初到新疆理工学院,正赶上南疆的风沙季节和阿克苏7.1级地震后的余震期,从2月至4月,即使没有风,天空中也总是弥漫着沙尘,能见度低,且时有震感,很少能有户外活动。此外,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仅32岁左右,青年教师居多,其教学、科研经验不足,人培方案亟待完善,学生基础薄弱,对专业认知模糊。面对重重挑战,刘康林教授迅速调整状态,一头扎进教学一线,从教案编写到课堂讲授全程亲力亲为。他协同新入职年轻教师共同承担了4个班的《过程设备设计》课程和4个班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通过联合备课、课前说课、磨课、自制教具、录制动画,编制案例、优化课程内容和规范PPT课件等方式,顺利地完成了课程教学任务

 

 

深耕细作的育人实践:在边疆课堂播撒创新火种

在教学中,刘康林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爱心育学生的理念。针对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刘康林教授坚持每周都抽出12个晚上到学生自习室给学生答疑、辅导,并充分发挥AI学习平台的作用,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作为国家首批线上一流课程《过程设备设计》(中国大学MOOC)主讲教师,教育部虚拟教研室核心专家,刘康林教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慕课和虚拟教师室的学习,以开阔学生视野,夯实学习基础,牢牢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帮扶学生进行学科实践与创新大赛的选题。

作为学科带头人,刘康林教授深知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他主动担任导师带徒任务,开展了10余次教师说课、磨课和教学竞赛辅导活动

 

刘康林教授指导青年教师磨课

 

刘康林教授为青年教师作教学科研指导分享

 

赛事育人的创新探索:让边疆学子站上全国领奖台

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刘康林教授始终坚信这一点。他先后主讲了《过程装备技术进展》和《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新动向与参赛准备》等辅导讲座,为学生梳理了过程装备技术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发展,促进学生对过程装备行业的了解与学习兴趣,明确了全国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的特点、热点、要求、准备过程和注意事项,从赛事规则解读到作品打磨技巧倾囊相授。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赛氛围,他翻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参赛案例视频,逐帧分析项目设计思路

 

刘康林教授开展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指导专题报告

为优化参赛项目,刘康教授不辞辛苦,对竞争参加全国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的30多个项目逐一进行评审指导,并从中优选出参赛项目,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与措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中,新疆理工学院参赛团队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实现了学校在该赛事中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且另10个小组分获西北赛区一、二、三等奖。

 

新疆理工学院能源化工工程学院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

 

科研兴校的责任担当:助力边疆高校学科建设提质升级

除了教学与竞赛指导,刘康林教授还积极为学院科研发展出谋划策。他深入调研新疆化工产业需求,提出依托本地资源,聚焦绿色化工的科研方向;根据南疆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的情况,倡导滴灌优化控制技术。新疆理工获2024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的项目,正是采用了这一节水-控盐-防旱一体化滴灌技术,受到评委们的高度称赞

 

刘康林教授深入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公司调研

 

刘康林教授深入塔河炼化调研

为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刘康林教授主动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和青年教师共同走访企业,指导他们撰写项目申报书。积极参加新疆理工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和过控专业的教学研讨活动,提供毕业设计案例达20余个。

 

刘康教授聘请中集新疆的领导洽谈合作事宜

 

刘康教授和工程师努尔合影

 

桑榆未晚的精神传承:用爱与责任诠释银龄力量

在新疆理工学院支教期间,刘康林教授积极参加扶贫走访活动,下乡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农场情况;热心帮扶困难学生,每当学生遇到难题,他总是耐心解答;每当青年教师需要指导,他总是随叫随到。在2024年度考核中,刘康教授被新疆理工能源化工学院评为优秀。

 

刘康教授走访兵团和当地乡村

如今,刘康林教授的援疆任期已经结束,但他播下的教育火种正在边疆大地茁壮成长。他指导的学生中,已有多人考取研究生或签约新疆本地优质企业;他带过的青年教师,有的晋升副教授或成为学院教学骨干。援疆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刘康林教授说,只要身体允许,我愿意每年都来新疆,为边疆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至今他还是新疆理工学院的柔性引进教师,虽然不拿学校一分工资,但仍在线上进行指导,继续努力联系企业为学校捐赠实验仪器设备。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疆,刘康林教授用行动诠释了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的共产党员担当。他如同一束温暖的夕阳,将毕生所学倾洒在边疆学子身上,用爱与责任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

在化工学院,福州大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正在传承,激励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至诚报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刘康林教授参加毕业生学位授予典礼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邮编: 350108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电邮: syhg@fzu.edu.cn

Copyright © 2014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