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生工作 心理教育 正文

神奇的心理暗示

发布日期:2015-06-15 阅读量:

神奇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的不同结果

某人出门旅行途中投宿一家旅馆。半夜,哮喘的老毛病发作,感到呼吸困难、胸部憋闷。黑暗中,他摸索着找到窗户。可是,任凭他怎么使劲,也无法将其打开。情急之下,他举起拳头把窗子的玻璃砸碎。顿时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迎面扑来。他探身对着被击碎的

窗口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哮喘明显减轻,不一会儿他就安然入睡了。

次日凌晨醒来后,他想起夜间发生的事情,赶忙查看到底是哪扇窗子被他砸碎。奇怪的是,所有的窗子都完好无损,被他砸碎的竟然是挂在墙上的那面挂钟的玻璃。

哮喘发作是实,打破挂钟后哮喘被控制了也是事实。而“治好”哮喘的那“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却并不存在,这种“想当然”就是心理上的暗示。

还有一个人,进入冷藏室后不小心被关在了里头,顿时他极度紧张,越想越怕,越怕越冷,最后被“冷”得缩成一团,竟在惊恐中死去。可是,当时冷冻机并没有打开,冷藏室的温度并没有冷到冻死人的程度。这个人被“冻”死是“心理暗示”精神作用的结果。他老想着“我快死了”,一遍遍地进行“自我暗示”,结果导致死亡。

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身心健康

所谓“自我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种自我暗示,常常会对生理状态产生影响。

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平时任何人都敢站在桌子上,丝毫也不感到害怕。但是,如果同样大的一块木板很牢固地搭在山涧之间,下面是万丈深渊,这时敢站在木板上的人恐怕就寥寥无几了。大多数人在还没有迈上木板之前恐怕早就头晕眼花、心跳加速、浑身颤抖了。这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己使某种观念影响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习惯照照镜子。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病,继而觉得全身无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

而有的人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有一位老同志被医院确诊为结肠癌,他并没有把这太当回事,觉得人活百岁总有一死,能多活一天就是胜利,他把癌症视为敌人,坚信“两军相遇勇者胜”,于是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只要自己精神不垮,就能战胜癌症,就会一天天好起来。”吃药时他念叨:“这药很好,吃了一定有效果”;走路时想着:“生命在于运动……”他就这样长期坚持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10多年来不但病情稳定而且症状消失,越来越充满信心。

“自我暗示”是一种疗法

在临床中,暗示还可以治疗疾病。“自我暗示”疗法是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首创的,他有一句名言:“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他让病人不断地重复这句话,以利于康复。

实际上,暗示疗法就是让病人有一个好的心情,这样就能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古人说:“情极百病增,情舒百病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德纳诊所做过统计,发现在连续求诊而入院的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6%。这就告诉我们:情主健康沉浮,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自然就能战胜疾病。

有一位妇女因丈夫突然在车祸中死亡,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悲痛得双目失明。经医生检查,她的眼睛没有病变,诊断为心理性失明。后来进行催眠治疗,催眠师暗示她视力已经恢复,对她说:“我数五个数,数到第五个时,你醒来就能看见东西了!“催眠师很慢地数一、二、三、四、五,数到五的时候,病人醒来,果真发现自已的视力已完全恢复。

Copyright © 2014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 350108 电邮: syhg@fzu.edu.cn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学生工作

神奇的心理暗示

发布日期:2015-06-15 阅读量:

神奇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的不同结果

某人出门旅行途中投宿一家旅馆。半夜,哮喘的老毛病发作,感到呼吸困难、胸部憋闷。黑暗中,他摸索着找到窗户。可是,任凭他怎么使劲,也无法将其打开。情急之下,他举起拳头把窗子的玻璃砸碎。顿时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迎面扑来。他探身对着被击碎的

窗口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哮喘明显减轻,不一会儿他就安然入睡了。

次日凌晨醒来后,他想起夜间发生的事情,赶忙查看到底是哪扇窗子被他砸碎。奇怪的是,所有的窗子都完好无损,被他砸碎的竟然是挂在墙上的那面挂钟的玻璃。

哮喘发作是实,打破挂钟后哮喘被控制了也是事实。而“治好”哮喘的那“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却并不存在,这种“想当然”就是心理上的暗示。

还有一个人,进入冷藏室后不小心被关在了里头,顿时他极度紧张,越想越怕,越怕越冷,最后被“冷”得缩成一团,竟在惊恐中死去。可是,当时冷冻机并没有打开,冷藏室的温度并没有冷到冻死人的程度。这个人被“冻”死是“心理暗示”精神作用的结果。他老想着“我快死了”,一遍遍地进行“自我暗示”,结果导致死亡。

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身心健康

所谓“自我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种自我暗示,常常会对生理状态产生影响。

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平时任何人都敢站在桌子上,丝毫也不感到害怕。但是,如果同样大的一块木板很牢固地搭在山涧之间,下面是万丈深渊,这时敢站在木板上的人恐怕就寥寥无几了。大多数人在还没有迈上木板之前恐怕早就头晕眼花、心跳加速、浑身颤抖了。这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己使某种观念影响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习惯照照镜子。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病,继而觉得全身无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

而有的人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有一位老同志被医院确诊为结肠癌,他并没有把这太当回事,觉得人活百岁总有一死,能多活一天就是胜利,他把癌症视为敌人,坚信“两军相遇勇者胜”,于是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只要自己精神不垮,就能战胜癌症,就会一天天好起来。”吃药时他念叨:“这药很好,吃了一定有效果”;走路时想着:“生命在于运动……”他就这样长期坚持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10多年来不但病情稳定而且症状消失,越来越充满信心。

“自我暗示”是一种疗法

在临床中,暗示还可以治疗疾病。“自我暗示”疗法是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首创的,他有一句名言:“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他让病人不断地重复这句话,以利于康复。

实际上,暗示疗法就是让病人有一个好的心情,这样就能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古人说:“情极百病增,情舒百病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德纳诊所做过统计,发现在连续求诊而入院的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6%。这就告诉我们:情主健康沉浮,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自然就能战胜疾病。

有一位妇女因丈夫突然在车祸中死亡,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悲痛得双目失明。经医生检查,她的眼睛没有病变,诊断为心理性失明。后来进行催眠治疗,催眠师暗示她视力已经恢复,对她说:“我数五个数,数到第五个时,你醒来就能看见东西了!“催眠师很慢地数一、二、三、四、五,数到五的时候,病人醒来,果真发现自已的视力已完全恢复。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邮编: 350108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电邮: syhg@fzu.edu.cn

Copyright © 2014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