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生工作 心理教育 正文

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

发布日期:2017-12-09 阅读量:

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 

《洗心禅》里有这么一个典故。
李翱是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上受佛教影响颇深,他认为人性天生为善,非常向往药山禅师的德行,他在担任朗州太守时曾多次邀请药山禅师下山参禅论道,均被拒绝,所以李翱只得亲自登门造访。那天药山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然是太守亲自来拜访自己,但他毫无起迎之意,对李翱不理不睬。
见此情景,李翱愤然道:“见面不如闻名!”便拂袖而出。这时,药山禅师冷冷地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一番攀谈后请教“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道:“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药山禅师短短的七个字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说,云在天空,水在瓶中,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道了;二是说,瓶中之水好比人心,如果你能够保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其实,“云在青,天水在瓶”不能仅仅成为禅师们启发信徒的一句诗偈,它还应该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这是一种淡泊而高远的境界,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追求的是沉静和安然,是洞悉人世之后的明智与平和,即保持一种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平常心,这也是我们现实社会人最难得的精神状态。
拥有一颗平常心,对待周围的环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待周围的人事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内心也就获得了平静。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年间生于富贵之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名扬四海的风流才子,他集诗词家、书画家、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文学家等于一身,在多个领域中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之先河,用他的弟子、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话说:“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但正当盛名如日中天,正享荣华之时,李叔同却抛却了一切世俗享受,到虎跑寺削发为僧了,自取法号弘一。出家24年,他的被子、衣物等,一直是出家前置办的,补了又补,一把洋伞则用了30多年。所居房内异常朴素,除了一桌、一橱、一床,别无他物;他持斋甚严,每日早午两餐,过午不食,饭菜极其简单。弘一法师还视钱财如粪土,对于钱财随到随舍,不积私财。除了几位故旧弟子外,他极少接受其他信徒的供养。据说曾经有一次,有人赠给他一副美国出品的白金水晶眼镜。他马上将其拍卖,卖得500元,把钱送给泉州开元寺购买斋粮。
弘一法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写出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等重要著作……他在宗教界声誉日隆,一步一个脚印地步入了高僧之林,成为誉满天下的大师,中国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正因为如此,对于李叔同的出家,丰子恺在《我的老师李叔同》一文中说:“李先生放弃教育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庆的。”
前半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后半生却剃度为僧。这种变化,在常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在心理上难以承受,而弘一法师却以平常心淡定自然地完成了转化,坚持修行严谨的律宗,并且做得平心静气,淡然地享受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生活,最终收获了人生的极致绚烂。没有一颗对待荣华富贵的平常心,对待人生际遇的平常心,能达到这种“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境界吗?
由此可见,以平常心面对一切荣辱不是懦夫的自暴自弃,不是无奈的消极逃避,不是对世事的无所追求,而是人生智慧的升华,是生命境界的觉悟。这需要修行,需要磨炼,一旦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在任何场合下,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
明朝学者洪应明在《菜根谭》上说:“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意思是说,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和成败得失都无法左右我,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宁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和是是非非就不能欺骗蒙蔽我了。
的确,现代都市人难免遭到不幸和烦恼的突然袭击,有一些人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处之泰然,总能使平常和开朗永驻心中;也有一些人面对突变而方寸大乱,甚至一蹶不振,从此浑浑噩噩。为什么受到同样的心理刺激,不同的人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正在于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
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面对凡事不骄不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压力下收放自如,始终有心情去感受宠辱不惊,花开花落的自在。凡事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像天空中的浮云与瓶中的水那样静态,即使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将心态调至最佳状态,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事事平常,事事不平常。平常心看似平常,实不平常

Copyright © 2014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 350108 电邮: syhg@fzu.edu.cn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学生工作

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

发布日期:2017-12-09 阅读量:

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 

《洗心禅》里有这么一个典故。
李翱是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上受佛教影响颇深,他认为人性天生为善,非常向往药山禅师的德行,他在担任朗州太守时曾多次邀请药山禅师下山参禅论道,均被拒绝,所以李翱只得亲自登门造访。那天药山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然是太守亲自来拜访自己,但他毫无起迎之意,对李翱不理不睬。
见此情景,李翱愤然道:“见面不如闻名!”便拂袖而出。这时,药山禅师冷冷地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一番攀谈后请教“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道:“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药山禅师短短的七个字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说,云在天空,水在瓶中,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道了;二是说,瓶中之水好比人心,如果你能够保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其实,“云在青,天水在瓶”不能仅仅成为禅师们启发信徒的一句诗偈,它还应该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这是一种淡泊而高远的境界,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追求的是沉静和安然,是洞悉人世之后的明智与平和,即保持一种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平常心,这也是我们现实社会人最难得的精神状态。
拥有一颗平常心,对待周围的环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待周围的人事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内心也就获得了平静。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年间生于富贵之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名扬四海的风流才子,他集诗词家、书画家、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文学家等于一身,在多个领域中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之先河,用他的弟子、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话说:“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但正当盛名如日中天,正享荣华之时,李叔同却抛却了一切世俗享受,到虎跑寺削发为僧了,自取法号弘一。出家24年,他的被子、衣物等,一直是出家前置办的,补了又补,一把洋伞则用了30多年。所居房内异常朴素,除了一桌、一橱、一床,别无他物;他持斋甚严,每日早午两餐,过午不食,饭菜极其简单。弘一法师还视钱财如粪土,对于钱财随到随舍,不积私财。除了几位故旧弟子外,他极少接受其他信徒的供养。据说曾经有一次,有人赠给他一副美国出品的白金水晶眼镜。他马上将其拍卖,卖得500元,把钱送给泉州开元寺购买斋粮。
弘一法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写出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等重要著作……他在宗教界声誉日隆,一步一个脚印地步入了高僧之林,成为誉满天下的大师,中国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正因为如此,对于李叔同的出家,丰子恺在《我的老师李叔同》一文中说:“李先生放弃教育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庆的。”
前半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后半生却剃度为僧。这种变化,在常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在心理上难以承受,而弘一法师却以平常心淡定自然地完成了转化,坚持修行严谨的律宗,并且做得平心静气,淡然地享受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生活,最终收获了人生的极致绚烂。没有一颗对待荣华富贵的平常心,对待人生际遇的平常心,能达到这种“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境界吗?
由此可见,以平常心面对一切荣辱不是懦夫的自暴自弃,不是无奈的消极逃避,不是对世事的无所追求,而是人生智慧的升华,是生命境界的觉悟。这需要修行,需要磨炼,一旦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在任何场合下,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
明朝学者洪应明在《菜根谭》上说:“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意思是说,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和成败得失都无法左右我,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宁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和是是非非就不能欺骗蒙蔽我了。
的确,现代都市人难免遭到不幸和烦恼的突然袭击,有一些人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处之泰然,总能使平常和开朗永驻心中;也有一些人面对突变而方寸大乱,甚至一蹶不振,从此浑浑噩噩。为什么受到同样的心理刺激,不同的人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正在于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
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面对凡事不骄不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压力下收放自如,始终有心情去感受宠辱不惊,花开花落的自在。凡事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像天空中的浮云与瓶中的水那样静态,即使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将心态调至最佳状态,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事事平常,事事不平常。平常心看似平常,实不平常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邮编: 350108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电邮: syhg@fzu.edu.cn

Copyright © 2014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