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14年接力跑!看福大博士实践队如何用“实验室脚力”丈量产业创新之路
发布日期:2025-08-03 阅读量:

722日至726日,福州大学化工学院赋能氟化工 高质量发展博士实践队再启新程,秉持把论文写在生产线上,让科研扎根产业一线的理念,深入福建省清流县氟化工产业集群开展专项调研,以脚步丈量行业发展,用专业赋能技术创新。这支连续14年扎根工厂车间的博士实践队,2025年开启氟化工产业调研之旅,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命题,深度走访清流县4家氟化工重点发展企业,探寻企业转型升级创新路径

 

聚焦技术创新 探访氟化工一线企业

实践首站聚焦全球过硫酸盐重点企业福建展化化工有限公司。实践团师生首先深入企业展厅与研发中心,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核心业务以及在全球电子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中的关键材料支撑作用。展化化工不仅专注于过硫酸盐产品的研发,更致力于将其应用于电子、石油、环保、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在技术交流环节,队员们与工艺工程师深入探讨绿色替代品研发、安全生产技术等关键工艺,深刻理解技术革新是节能降碳的核心动力”。实践队系统记录企业提出的技术瓶颈问题,涵盖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材料性能优化、生产过程中的能效提升等,精心建立起“一企一档”专项技术需求清单,带回实验室攻关研究,为后续产学研合作锚定精准方向,力求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氟化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实践队在展化化工实践调研

东莹化工专注于氟碳化学品及无机氟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现已建成完备的产能体系,包括年产5万吨无水氟化氢、4万吨五氟乙烷及3万吨二氟甲烷的生产规模。在实地调研中,实践队深入企业核心区域,系统考察了现代化生产体系:在中控室近距离观摩现代化精深加工生产线及智能检测系统运行模式。高度集约化的生产车间、规范有序的作业流程,颠覆了队员们对化工生产的传统认知,智能化生产流程生动展现了现代化学工业在安全生产、高效运营和绿色制造方面的巨大进步,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对传统化工产业的变革力量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生产,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技术攻坚的智慧实践队边超博士在调研中深有感触,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切实把握产业转型的技术瓶颈。通过实地考察和与企业技术团队的深度交流,实践队精准梳理了企业在工艺优化、技术升级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为后续开展靶向性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扎实的实践依据

 

实践队在东莹化工实践调研

雅鑫电子材料公司生产一线调研期间,实践队通过系统考察企业发展历程、产业布局及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深入了解了企业在电子材料领域的发展现状。队员们实地参观了高标准无尘实验室,详细观摩光谱仪、离子色谱等高精度检测设备的运行流程,对电子材料研发的关键环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专题座谈会上,企业高管指出,公司目前正重点推进光刻胶研发团队筹备并实施自动化流程升级,但同时也面临高端设备进口依赖度高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针对这些挑战,实践队与企业高管、技术骨干举行专题研讨会,校企协同创新展开讨论,双方在人才培养、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共识“我们的合作不仅要突破当前的技术瓶颈,更要着眼于培养本土化高端人才队伍。”带队老师蒋林娟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创新优势与企业产业化能力,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实践队在雅鑫电子科技实践调研

海斯福公司的半导体冷却剂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医药七氟烷中间体全球市占率领先。实践队全面调研了企业运营、产业布局及技术创新体系,深入了解企业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技术转化路径,并就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进行深入交流。企业高管在交流中提出深化校地合作的具体需求,一方面聚焦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另一方面加强非全日制硕士人才培养。通过与技术团队的深度交流,实践队员对氟化工行业的技术前沿与市场动态形成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知。基于此次调研,双方将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升级,在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

实践队在海斯福化工实践调研

实践队的足迹不仅踏遍企业车间,更延伸至地质基地。实践期间,实践队还深入考察了清流温泉国家地质公园,调研当地独特的地质资源对氟化工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以七星岩玄武岩为代表的特殊地质构造,不仅造就了全国罕见的冷热双泉资源,更孕育了丰富的萤石等含氟矿物储备,为清流县氟化工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保障。这种“地质-资源-产业”的天然联系,为清流打造氟新材料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支撑。

实践队考察清流温泉国家地质公园

 

政校企协同 共话产学研融合新路径

为深化校地企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州大学化工学院与清流县政府共同组织召开氟化工产业校企合作暨暑期社会实践座谈会,搭建起高校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对接的重要平台。会上,博士实践队指导老师、国家级领军人才、福建省氟新材料产业链特聘专家、省委组织部驻清流县科技特派员、福大化工学院侯琳熙教授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深入分析了清流氟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潜力。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清流氟化工产业已构建起从上游萤石资源开发到下游高附加值氟材料制造的完整链条,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但在终端产品优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低碳工艺创新等关键环节仍需持续突破。侯琳熙教授表示,作为化工科研工作者,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高端氟材料制备、绿色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与企业共同攻克技术难关,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注入创新动能。

 

学院和清流县政府联合开展座谈会

 

侯琳熙教授在会上发言

清流县政协党组副书记陈喜雄介绍,清流县兼具红色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优势,近年来持续强化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当地政府针对化工人才设立专项补助标准指出清流县已形成政策扶持、资源集聚、平台支撑的产业生态,未来将聚焦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方向,突破创新与人才瓶颈。

会上,校企双方共同为福州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领域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未来,学院还将构建园区-企业-高校常态化对接机制,每年遴选行业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智力支持。

 

校企双方为福州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揭牌

 

产学研联动 共绘氟化工发展新蓝图

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福州大学化工学院实践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完成清流县氟化工产业深度调研后,积极促成清流县组织部组织重点氟化工企业赴清源创新实验室开展考察交流,举办氟化工产业技术对接暨产教融合研讨会。清流县组织部、氟化工企业代表及学院科研团队齐聚一堂,围绕产业技术瓶颈突破、绿色智能转型升级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共谋创新发展路径。

学院将充分发挥清源创新实验室产学研基地的平台优势,一方面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科研方向,遴选优秀研究生组建专项团队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技术难题突破。另一方面重点推进氨氢能源催化合成、电子化学品智造、固态电池材料等前沿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高效链接实验室研发资源与企业市场需求完善需求导向-联合研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提供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周期服务,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着力将实验室的创新火花转化为生产线的产业革命”,为氟化工产业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实践队与企业在清源创新实验室进行项目对接

此次实践成功与4家氟化工重点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并在清流县设立福州大学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深化校地企合作。自2011年以来,福州大学化工学院博士实践队坚持14年深耕产业一线,累计走访140余家企业,形成19份高质量调研报告,攻克11项技术难题,同时助力企业精准引才,实现科研赋能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14年的接力跑,不仅书写了一段科研报国的奋斗史,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思政课。实践队师生深入生产一线,用专业智慧服务产业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理念,走出了一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下一阶段,实践队将聚焦企业技术需求,重点开展联合攻关,持续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助力氟化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正如实践队员调研报告中所写:昔日毛主席用脚步丈量民情,今天我们用调研洞察产业。氟元素的化学键在产学研协同中重构,必将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势能。这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队伍将继续奔跑在产学研融合的赛道上,为建设化工强国贡献更多福大智慧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350108
邮箱:syhg@fzu.edu.cn
电话(传真):0591-22865220
社交媒体
化工学院官微
化工学院官网
宣传视频
Copyright © 2025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