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正文

纳米材料在癌症早期中应用——杨黄浩教授作客“导师讲坛”

发布日期:2012-11-14 阅读量:

    11月14日晚上,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讲坛”第四讲在嘉锡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福州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黄浩教授为全校研究生带来了题为“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本次讲座由化学化工学院承办,学院党委副书记施卫华主持了本次报告会。

    杨黄浩教授以肿瘤的良性与恶性作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肿瘤发生的原因、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等内容,随后他从肿瘤常规诊断和治疗方法引出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他指出,由于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具备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能很好地应用于肿瘤诊断及治疗中。之后,他分别从血清学检验和体内成像诊断及治疗两个方面详尽阐述了目前学术上利用纳米材料在这一领域的突出优势,也介绍了自己课题组目前研究的方向和所取得的成果,也提出了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断方面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和不足。最后杨黄浩教授还对纳米材料的前景作了展望。

    杨教授用他博学的知识和研究经历为大家做了一场生动而又实用的报告,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报告结束后,杨教授还与同学们亲切互动,解答了研究生同学在学术研究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次报告会不但让研究生们对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杨黄浩,1975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002年获厦门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后,从事纳米材料合成和生物传感研究。2007-2008年作为访问教授,在美国佛罗里达化学系从事癌细胞核酸适体筛选和生物传感研究。2008年作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被引进到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担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传感新方法和新型纳米药物研究,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已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项和省部级其它科研项目5项,累计主持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2004年以来,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5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37篇。先后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福建省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11年杨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现我校在传统优势学科——化学学科上“杰青”零的突破。此外,杨教授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福建省“百名高校领军人才”和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院记者团供稿)

 

Copyright © 2014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 350108 电邮: syhg@fzu.edu.cn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学生工作

纳米材料在癌症早期中应用——杨黄浩教授作客“导师讲坛”

发布日期:2012-11-14 阅读量:

    11月14日晚上,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讲坛”第四讲在嘉锡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福州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黄浩教授为全校研究生带来了题为“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本次讲座由化学化工学院承办,学院党委副书记施卫华主持了本次报告会。

    杨黄浩教授以肿瘤的良性与恶性作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肿瘤发生的原因、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等内容,随后他从肿瘤常规诊断和治疗方法引出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他指出,由于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具备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能很好地应用于肿瘤诊断及治疗中。之后,他分别从血清学检验和体内成像诊断及治疗两个方面详尽阐述了目前学术上利用纳米材料在这一领域的突出优势,也介绍了自己课题组目前研究的方向和所取得的成果,也提出了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断方面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和不足。最后杨黄浩教授还对纳米材料的前景作了展望。

    杨教授用他博学的知识和研究经历为大家做了一场生动而又实用的报告,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报告结束后,杨教授还与同学们亲切互动,解答了研究生同学在学术研究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次报告会不但让研究生们对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杨黄浩,1975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002年获厦门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后,从事纳米材料合成和生物传感研究。2007-2008年作为访问教授,在美国佛罗里达化学系从事癌细胞核酸适体筛选和生物传感研究。2008年作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被引进到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担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传感新方法和新型纳米药物研究,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已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项和省部级其它科研项目5项,累计主持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2004年以来,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5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37篇。先后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福建省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11年杨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现我校在传统优势学科——化学学科上“杰青”零的突破。此外,杨教授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福建省“百名高校领军人才”和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院记者团供稿)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邮编: 350108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电邮: syhg@fzu.edu.cn

Copyright © 2014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