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正文

党性作风100典——蔡和森:举家赴法求真理

发布日期:2020-04-07 阅读量:

1918年,新民学会成立不久,蔡和森与毛泽东收到了他们的老师、在北京大学执教的杨昌济先生的来信。信上告知:北京正在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这消息春风般地吹暖了每个会员的心。法国,是巴黎公社的故乡,又靠近东欧革命高涨的地区;去法国,“勤于工作,俭以求学”,最要紧的是还能了解俄国和欧洲革命的真实情况,寻找到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啊!蔡和森、毛泽东很快地投入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组织工作。

不久,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蔡和森在这场运动的洗礼中,爱国热情进一步激发,远涉重洋探求真理的信心更坚定了。这时,已经提前赴法的萧子昇摸清了女子赴法勤工俭学的可能性,来信建议新民学会由蔡畅出面,带头发起湖南女子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蔡和森立即写信把这一喜讯告诉了妹妹。他要动员母亲和妹妹同自己一起赴法求学,给她们谋求到一个平等自由的生活环境。同时,出自对母亲和妹妹的信赖与热爱,蔡和森作出了“全家赴法”的决定。

一天,蔡和森把举家赴法的想法跟母亲说了,并谈了让全家在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树个榜样的心愿。对儿子的这种做法,母亲当然理解,但心里非常矛盾。她沉思半晌,说:“我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哪有老太婆出国的事!”蔡和森看出了母亲的心思:她是怕手头经济窘迫,今后难以维持生计;又怕自己年迈,身处异国,一旦卧病,会给儿女带来负担。于是他对母亲说,你有很好的刺绣手艺呀,这是勤工的一项重要手段,还担心啥呢?说到“老”,蔡和森又鼓励她:“老当益壮嘛!你去法国勤工俭学,岂不是成了中国第一位到外国留学的老学生了!”母亲心动了,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我年纪大了,去了恐怕回不来了。”蔡和森听了哈哈大笑,说:“母亲你想想,一个中国老太太,不远万里去外国求学,寻求救国的真理,这是别人做不到的,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你老人家身体还好,不要顾虑;即使有什么意外,真的回不来了,那也是有意义的。黄土处处好埋人的嘛!将来法国人,还有从祖国来的人,都会到你坟上凭吊,纪念你这个爱国进步的老妈妈的。”听了这番话,母亲会心地笑了。

1919年10月,蔡畅携带母亲,和自己在周南女校时的学友向警予,一起离开长沙来到了上海。

这批从湖南到上海候船准备赴法的学生,大都来自生活贫困的工农家庭。他们东拼西凑,勉强解决了到上海的旅费,但到上海后衣食不继,又迟迟不见华法教育会拨来经费,感到进退维谷。这时,母亲突然想到:上海不是有位叫聂云台的湖南老乡吗?他是曾国藩的外孙,时任上海恒丰纱厂的经理,挂名“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董事,同蔡家还有点亲戚关系。何不向他借款资助呢?在蔡和森的鼓动下,母亲找到了聂云台。聂云台热情地接待了她,对蔡家两代人的赴法行为赞叹不已,当场慷慨资助800块银元。有了这些钱,大家的旅费总算解决了一大半。

1919年12月25日下午,蔡和森一家和这批湖南学生共30余人,在上海杨树浦码头乘上了法国邮船“央脱莱蓬”号。

(中共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

网址: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2021471223659541767&item_id=2021471223659541767


Copyright © 2014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 350108 电邮: syhg@fzu.edu.cn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学生工作

党性作风100典——蔡和森:举家赴法求真理

发布日期:2020-04-07 阅读量:

1918年,新民学会成立不久,蔡和森与毛泽东收到了他们的老师、在北京大学执教的杨昌济先生的来信。信上告知:北京正在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这消息春风般地吹暖了每个会员的心。法国,是巴黎公社的故乡,又靠近东欧革命高涨的地区;去法国,“勤于工作,俭以求学”,最要紧的是还能了解俄国和欧洲革命的真实情况,寻找到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啊!蔡和森、毛泽东很快地投入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组织工作。

不久,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蔡和森在这场运动的洗礼中,爱国热情进一步激发,远涉重洋探求真理的信心更坚定了。这时,已经提前赴法的萧子昇摸清了女子赴法勤工俭学的可能性,来信建议新民学会由蔡畅出面,带头发起湖南女子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蔡和森立即写信把这一喜讯告诉了妹妹。他要动员母亲和妹妹同自己一起赴法求学,给她们谋求到一个平等自由的生活环境。同时,出自对母亲和妹妹的信赖与热爱,蔡和森作出了“全家赴法”的决定。

一天,蔡和森把举家赴法的想法跟母亲说了,并谈了让全家在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树个榜样的心愿。对儿子的这种做法,母亲当然理解,但心里非常矛盾。她沉思半晌,说:“我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哪有老太婆出国的事!”蔡和森看出了母亲的心思:她是怕手头经济窘迫,今后难以维持生计;又怕自己年迈,身处异国,一旦卧病,会给儿女带来负担。于是他对母亲说,你有很好的刺绣手艺呀,这是勤工的一项重要手段,还担心啥呢?说到“老”,蔡和森又鼓励她:“老当益壮嘛!你去法国勤工俭学,岂不是成了中国第一位到外国留学的老学生了!”母亲心动了,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我年纪大了,去了恐怕回不来了。”蔡和森听了哈哈大笑,说:“母亲你想想,一个中国老太太,不远万里去外国求学,寻求救国的真理,这是别人做不到的,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你老人家身体还好,不要顾虑;即使有什么意外,真的回不来了,那也是有意义的。黄土处处好埋人的嘛!将来法国人,还有从祖国来的人,都会到你坟上凭吊,纪念你这个爱国进步的老妈妈的。”听了这番话,母亲会心地笑了。

1919年10月,蔡畅携带母亲,和自己在周南女校时的学友向警予,一起离开长沙来到了上海。

这批从湖南到上海候船准备赴法的学生,大都来自生活贫困的工农家庭。他们东拼西凑,勉强解决了到上海的旅费,但到上海后衣食不继,又迟迟不见华法教育会拨来经费,感到进退维谷。这时,母亲突然想到:上海不是有位叫聂云台的湖南老乡吗?他是曾国藩的外孙,时任上海恒丰纱厂的经理,挂名“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董事,同蔡家还有点亲戚关系。何不向他借款资助呢?在蔡和森的鼓动下,母亲找到了聂云台。聂云台热情地接待了她,对蔡家两代人的赴法行为赞叹不已,当场慷慨资助800块银元。有了这些钱,大家的旅费总算解决了一大半。

1919年12月25日下午,蔡和森一家和这批湖南学生共30余人,在上海杨树浦码头乘上了法国邮船“央脱莱蓬”号。

(中共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

网址: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2021471223659541767&item_id=2021471223659541767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邮编: 350108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电邮: syhg@fzu.edu.cn

Copyright © 2014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