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实践队在福建展化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其发展历程
以脚步丈量行业发展,用专业赋能技术创新。秉持“把论文写在生产线上,让科研扎根产业一线”理念,今年7月,连续14年扎根工厂车间的福州大学化工学院“赋能氟化工高质量发展”博士实践队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命题,赴三明开启氟化工产业调研之旅,为当地企业更快更好实现转型升级提供“福大智慧”。
聚焦技术创新,探访氟化工一线企业
博士实践队的第一站是位于清流县的全球过硫酸盐重点企业福建展化化工有限公司。该公司不仅专注过硫酸盐产品的研发,更将其应用于电子、石油、环保、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在技术交流环节,博士实践队队员与企业工艺工程师深入探讨绿色替代品研发、安全生产技术等关键工艺,通过系统记录企业提出的技术瓶颈问题,涵盖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材料性能优化、生产过程中的能效提升等,精心建立“一企一档”专项技术需求清单。博士实践队队长夏云辉表示,这些材料都将带回实验室攻关研究,为后续产学研合作锚定方向。
在专注于氟碳化学品及无机氟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福建东莹化工有限公司,博士实践队领略了年产5万吨无水氟化氢、4万吨五氟乙烷及3万吨二氟甲烷的生产规模,高度集约化的生产车间、规范有序的作业流程,颠覆了实践队队员对化工生产的传统认知,智能化生产流程展现出现代化学工业在安全生产、高效运营和绿色制造方面的巨大进步,让他们直观感受到科技给传统化工产业带来的变革。“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生产,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技术攻坚的智慧。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切实把握产业转型的技术瓶颈。”博士实践队队员边超感慨道。
“这些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活力和理念。”福建东莹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博士实践队带队老师蒋林娟则认为:“当下,合作不仅要突破当前的技术瓶颈,更要着眼于培养本土化高端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创新优势与企业产业化能力,才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博士实践队在福建雅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调研
在福建雅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博士实践队与企业高管、技术骨干举行专题研讨会,在人才培养、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共识。在深耕半导体冷却剂领域的三明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升级,在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政校企协同,共话产学研融合新路径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清流氟化工产业已构建起从上游萤石资源开发到下游高附加值氟材料制造的完整链条,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但在终端产品优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低碳工艺创新等关键环节仍需持续突破。”在福州大学化工学院与清流县政府组织召开的氟化工产业校企合作暨暑期社会实践座谈会上,福建氟新材料产业链特聘团成员、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院长侯琳熙对化工科研工作者今后如何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高端氟材料制备、绿色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建议。
作为搭建高校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对接的重要平台,这场社会实践座谈会为深化校地企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当地企业开出更多技术良方,助力新质生产力创新培育发展。座谈会当天,“福州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的揭牌,标志着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领域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与清流县政府组织召开
氟化工产业校企合作暨暑期社会实践座谈会
座谈会上,清流县政协党组副书记陈喜雄表示,近年来,清流县持续强化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针对化工人才设立专项补助标准,已形成政策扶持、资源集聚、平台支撑的产业生态,助力清流县氟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带着问题调研,带着思考实践。在各地政府的搭台下,博士实践队成为当地企业的“编外技术团队”,他们将社会实践中学到的知识、遇到的问题加以整理和分析,将科研难题带回实验室强化技术攻关。自2011年以来,博士实践队累计走访企业140余家,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9份,攻克技术难题11项,同时助力企业精准引才,实现“科研赋能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产学研联动,共绘氟化工发展新蓝图
在完成清流县氟化工产业深度调研后,博士实践队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促成清流县委组织部组织重点氟化工企业赴泉港清源创新实验室开展考察交流,并举办氟化工产业技术对接暨产教融合研讨会。该实验室采取“校地+央企”创新性建设模式,旨在引领和支撑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上,清流县委组织部、氟化工企业代表及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科研团队成员围绕产业技术瓶颈突破、绿色智能转型升级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共谋创新发展路径。
14年来,这支博士实践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运行机制——出行前,广泛搜集企业技术需求;调研时,深入生产一线探寻优化方案;返校后,持续跟踪问题解决情况,将实践发现转化为科研课题。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技术水平的提升,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径。福州大学电子专用化学品科研团队成员肖龙强副教授说:“只有将企业的实际需求、高校的科研优势与平台的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氟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

博士实践队在三明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调研
据侯琳熙教授介绍,未来,福州大学化工学院将继续带领这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队伍,充分发挥福州大学的科研优势、清源创新实验室产学研基地的平台优势,一方面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科研方向,遴选优秀研究生组建专项团队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技术难题突破;另一方面重点推进氨氢能源催化合成、电子化学品智造、固态电池材料等前沿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高效链接实验室研发资源与企业市场需求,完善“需求导向—联合研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提供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周期服务,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着力将实验室的“创新火花”转化为生产线的“产业革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Z-cCEIF9DxUGc8erzcN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