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发布日期:2014-12-10 阅读量:

历史沿革

学院办学历史久远,其前身可追溯到1958年创校之初的化工系。1961年,著名化学家、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卢嘉锡先生率领从厦门大学抽调的部分教师为骨干组建了化学化工系。1984年,根据学科专业发展需要,拆分为化学系和化工系。2001年5月,两个系组建成立化学化工学院。2013年9月,学校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融入海西发展战略,决定在化工系和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石油化工学院。2014年2月,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正式成立,由福州大学、泉州市泉港区人民政府、福建石化集团公司共同建设,在福州大学旗山校区、泉港校区、怡山校区、铜盘校区等四个校区办学。2023年12月,学院更名为福州大学化工学院。

学科建设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学校化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学科,在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中位居球38;在2024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居全球19。学院拥有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氟氮化工新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绿色石油化工创新111引智基地”和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涵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生物与医药工程、环境化工、化工装备与控制工程、新能源储运工程7个二级学科方向)、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化工装备与控制工程、新能源储运工程5个二级学科方向)和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现设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油气储运程3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工143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正高级职称46人、副高级职称58人,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108人。学院拥有一支由校长吴明红院士领衔,涵盖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万人领军、国家“四青”人才等各类国家级人才18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类省级人才25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57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并拥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在读学生21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4人、硕士研究生875人、本科生1011人。在站培养博士后18人。“化工原理课程优化设计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和“‘一融三创’打造自主实践平台,‘科产教’协同构建化工类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

学院注重通专融合培养,以交叉融合、特色融合、优势互融推动复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进兴趣组、进项目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科研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第七届和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连续荣获高教主赛道金奖,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金奖,多次获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全国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全国油气储运工程数值仿真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

科学研究

学院是清源创新实验室(中国福建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拥有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氟氮化工新材料全国重点实验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福建省专用化学品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专用化学品先进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福建省氢能产业分院、福建省反应精馏技术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精细化学品先进制造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十四五”以来,学院科研总经费2.53亿元,其中纵向经费1.49亿元,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科研项目18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55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752篇;学院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相结合,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对外签订技术合265项,到校经费1.03亿元。2025年,以福州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先后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研究论文2篇。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0项。

党建工作

学院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化肥催化国家工程中心党支部为全国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此外,学院先后培育6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院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初心堂”建设获中组部干教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合作交流

学院积极拓展与国外及港、澳、台湾地区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以及天津大学、中科院等国内“985”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并多次承办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

化工学院正按照福州大学确立的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努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数据截至2025年6月)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350108
邮箱:syhg@fzu.edu.cn
电话(传真):0591-22865220
社交媒体
化工学院官微
化工学院官网
宣传视频
Copyright © 2025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